維生素C注射或能用于血癌治療
發布日期:2017-11-15英國《郵報》報道:“大劑量的維生素C可用來對抗白血病。研究人員在對小鼠試驗中發現,維生素C可以幫助抵抗突變基因的影響。而突變基因是導致干細胞生長不受控制,并引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原因。AML是一種侵襲性癌癥,多發于老年人。研究人員認為,AML的部分患者病因是TET2基因突變。這個基因在干細胞分化為特定的白細胞的過程中起作用。因此,TET2突變會導致干細胞生長不受控制,導致AML的產生。
研究人員利用小鼠試驗,探索維生素C對TET2基因恢復正常工作狀態是否有效,以減緩白血病的進展。該研究發現,靜脈注射高劑量維生素C能抑制小鼠體內人類白血病癌干細胞的生長。
研究概況
這項研究是在小鼠試驗中也只算非常早期的研究,使用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而且,研究中使用的劑量遠高于人體安全劑量。試驗維生素C劑量為300克,相當于超過5,000個橘子中維生素C的含量。所以科學家們也必須想辦法在降低劑量的同時,達到相同的效果。美國治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這項研究是由紐約大學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在內的研究機構共同進行,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白血病和淋巴瘤協會、化療基金會等資助。該研究在同行評議的科學雜志Cell上發表。英國媒體強調,高劑量維C不是單獨使用的治療,需要與化療等其他方法相結合。
這是什么樣的研究?
這是一項動物研究,調查維生素C治療是否能恢復TET2基因的功能,從而阻斷小鼠白血病的進展。TET2基因突變是血液疾病和癌癥中常見的突變之一。TET2基因編碼與骨髓和血細胞產生的蛋白質有關。因此,TET2基因的缺陷和突變不利與干細胞轉化為血細胞。因此,TET2突變加速白血病的發展。研究人員希望發現TET2缺陷在白血病干細胞存活中起的作用。
研究人員進一步調查了維生素C是否可用于治療血癌。這是因為在實體瘤治療(位于身體的一部分的腫瘤,例如肺部)中,使用維生素C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動物研究對于早期研究是有用的。小鼠和人類有許多遺傳相似之處,但我們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人們需要進一步的檢測來確定維C治療確實有效。
研究涉及什么?
研究人員將從人體中提取的白血病干細胞植入小鼠體內,在缺乏TET2基因的小鼠身上試驗。為了確定可以TET2突變確實會對其功能產生影響,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遺傳工程改造,使得TET2基因可以被“打開”或“關閉”。然后給小鼠靜脈注射高劑量的維生素C,以研究TET2的功能和細胞的表現。研究人員還測試了將維生素C與PARP抑制劑一起使用。PARP抑制劑是一類可幫助修復受損DNA的化療藥物。
研究人員發現,當TET2基因在小鼠中被關閉時,干細胞行為就會出現異常。然而,一旦TET2的功能被重新打開,細胞行為回歸正常,這說明TET2功能喪失在白血病等疾病中形成癌性干細胞中起了作用。在TET2出現缺陷的小鼠中,靜脈注射維生素C后,可緩解TET2缺乏的作用。注射維生素C也誘導干細胞成熟,并抑制植入人類白血病干細胞小鼠體內惡性細胞的生長。研究人員還發現,注射維生素C后,白血病細胞株對PARP抑制劑也更為敏感。
對研究結果的解釋
研究人員總結說:“我們發現,對TET2的靶向恢復足以阻斷白血病干細胞的異常再生。類似地,通過增強TET家族雙加氧酶的活性,維生素C可在藥理上模擬TET2恢復而起作用。此外,在遺傳或藥理學上恢復TET活性,會讓白血病細胞對PARP抑制劑更敏感。總之,這些結果說明,我們或許能發現克隆性造血,MDS和AML新治療策略。“
結論
這項研究探討了維生素C治療是否能恢復TET2的功能,從而阻斷白血病等血液癌癥的進展。研究發現,使用高劑量維生素C靜脈注射確實抑制了在小鼠體內白血病干細胞的生長。研究還顯示,使用維生素C與現有的治療PARP抑制劑,提高治療效果,減緩疾病的進展。研究人員認為,在未來,維生素C可以與化療和其他常規治療形式一起使用。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這雖然是一項早期研究,但有可能為白血病和其他血癌的未來治療方案鋪平道路。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個挑戰是,病人通常年齡較大,所以激進的化療形式通常不太安全。研究人員希望維C或類似的物質,可以幫助提高較溫和化療的效果。不過,由于這是一項動物研究,研究的結果必須更進一步,并必須開展臨床試驗,才知道是否為病人這種新型治療。
https://www.nhs.uk/news/cancer/vitamin-c-injections-could-play-treating-blood-canc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