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期的膠質瘤細胞也會出現免疫逃逸
發布日期:2021-10-08國外有專家研究認為,考慮到CNS內免疫監視的作用及其活化,腫瘤免疫編輯的原則,多被認為適用于CNS腫瘤。而部分支持CNS腫瘤中免疫編輯假說的證據,或來自某些移植相關的研究。
相關證據顯示,一些肝臟和腎臟器官供者的膠質瘤轉移至受者,以及免疫治療的部分臨床試驗結果等,也存在些許差異。該現象,首先報道于1名44歲原發性膽汁性的肝硬變女性患者。
該患者接受了來自14歲腦死亡的膠質瘤患者(腫瘤侵襲腦橋、垂體和脊髓)的原位肝臟移植,在免疫抑制治療9個月后,受者肝臟出現數個病灶。
其組織學上,類似于供者的膠質瘤,此情況說明,移植前維持在靜息免疫平衡期的膠質瘤細胞,多出現了免疫逃逸。之后,在另2名接受GBM死者腎臟移植的受者中,專家們也觀察到了類似現象,且2名受者,在移植后約18個月腎臟出現腫塊,在切除后病理學證實為GBM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