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專家發現會擴大干細胞移植的供體庫
發布日期:2024-03-06長期以來,癌癥醫生一直不同意來自無癥狀血液病(稱為克隆性造血 (CH))的捐獻者的干細胞移植,是否會使接受者面臨后續健康問題的風險。這種擔憂,甚至促使一些移植中心將這些人排除在捐贈者之外。
在一項新研究中,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移植是安全有效的。令他們驚訝的是,他們還發現,如果移植的細胞攜帶特定的基因突變,受者的復發風險通常低于供體沒有 CH 的情況。該研究結果,由《臨床腫瘤學雜志》在線發布。
克隆性造血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當人們在血液中發生與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時,即使他們沒有患白血病或其他與血液相關的癌癥,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迄今為止,CH主要在非移植患者中進行研究,這些研究表明,對于 40 歲以上的人來說,具有這些突變的血細胞比例很小是很常見的。然而,當具有這些突變之一的血細胞比例很高時,患者未來患血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非癌性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先前的研究表明,來自患有 CH 的供體的干細胞可以在移植受者體內生根或移植,但尚不清楚它們是否會增加受者患白血病的風險,或者它們如何影響移植受者的移植后免疫功能,擔心 CH 的健康風險可能會轉移給受贈者,這使得一些醫生不愿意接受患有 CH 的老年人作為捐贈者。
“對于大多數患有高風險血液系統 [血液相關] 惡性腫瘤的患者,供體造血 [血液細胞形成] 干細胞移植是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治療方法,”這項新研究的資深作者 R. Coleman Lindsley 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