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瘤性細胞中的線粒體是如何發現的
發布日期:2023-02-01在一次試驗上,國外專家們于腫瘤線粒體中,發現了未成熟的CL分子種類、及相關的呼吸功能異常。之后發現,這與Eliseev及其同事的發現也相一致。
另外,Eliseev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與正常成骨細胞相比,惡性骨肉瘤細胞中未成熟線粒體的復制,也會增強。其線粒體的不成熟,可以預測通過氧化磷酸化的能量生成不足。根據CL在ETC活動中的定位和作用,可以預測其異常與呼吸功能受損,是存在相關性的。并且,體外生長環境對心磷脂組成和能量代謝的復雜,也存在影響。
必須認識到,目前眾多的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研究,都是在組織培養基上進行的。而更近的實驗又發現,在體外培養的環境下,腫瘤和非致瘤性細胞中線粒體的脂質組學和電子傳遞,都存在異常。
這個發現,意義影響深遠,如果細胞的生長環境改變了能量代謝,我們怎么可能全面認識腫瘤細胞的代謝異常呢?
而后,專家們使用MDMS-SL分析又發現,在培養基中生長的CT-2A、和EPEN腦腫瘤細胞的非突觸(NS)線粒體脂質組,與在自然宿主C57BL/6(B6)中生長的腦腫瘤NS線粒體脂質組,存在顯著差異。通過比較體內生長的CT-2A和EPEN腫瘤的CL分子種類分布,與體外生長的這些腫瘤的CL分子種類分布,可以看出,這種差異確實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