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償能量的生成機制能否維持細胞活力
發布日期:2023-02-02臨床研究上,由于受到特異性解偶聯蛋白的調控,其蛋白會將質子動力梯度的作用,從產生ATP轉化成產生熱量。而熱能檢測后,專家們又發現,這些癌細胞和組織產熱也會增加。
而且,其產熱高的癌癥預后也更差,因為腫瘤越熱提示其生長速度越快。有專家認為,腫瘤組織中的熱量,可能來自解偶聯蛋白的上調,或來源于線粒體內膜非蛋白依賴性解偶聯。
他們還相信,棕色脂肪產熱是一個受調控的過程,但在癌組織中,卻幾乎是一個失調的過程。其質子動力梯度的中斷,伴隨ATP生成效率的降低,自然需要有代償性能量生產的機制,用以防止細胞死亡。
瓦伯格強調說,糖酵解(涉及葡萄糖分解代謝為乳酸)就是癌細胞能量生產的補償方式。
顯而易見,腫瘤細胞里的糖酵解,需要顯著增加,才能代償氧化磷酸化受損、而導致的ATP生成不足。如果細胞呼吸能量生成受損,那就“肯定”有某種代償性的能量生成機制,來維持細胞活力。
為什么癌癥的這一起源理論,有如此多的爭議?
當大多數研究者接受“糖酵解增強是幾乎所有癌癥的特征”的證據時,仍然有許多研究者難以接受這一說法。為什么瓦伯格的癌癥理論,在今天仍然可以用來對疾病做出解釋?按照Weinhouse在客座評論中提供的證據,這一關鍵問題,其實并沒有得到解決。
如果瓦伯格在癌癥起源上的觀點,是正確的,那么如今主流的癌癥治療就毫無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再次仔細研究、有關“細胞呼吸不可逆受損是癌癥起源”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