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蛋白的合成也會影響線粒體的傳遞
發布日期:2023-06-14根據一項海外醫學報道,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遺傳突變,與細胞呼吸受損也存在著一定關聯。而視網膜母細胞瘤(RB)蛋白,多為抑癌蛋白,其功能是調節細胞周期的退出。另外,在多種癌癥中,基因生殖細胞突變,也會導致以家系形式出現的視網膜腫瘤。且近期研究也表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著色性干皮病(xerodermapigmentosum,XP)基因的患者,對皮膚癌的易感性增加。
而XP會涉及核DNA修復缺陷,并導致對皮膚癌和腦內神經缺陷的易感性增高,相關情況,因為基因組穩定性缺陷,是腫瘤基因起源論的關鍵所在。所以說,這種疾病常用來支持癌癥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的學說。
之后,Rothe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XP突變改變了線粒體的能量生成,以及線粒體ATP生成。通常來說,它的改變與其他研究所觀察到的、XP患者成纖維細胞線粒體形態和結構異常,也是一致的。這些發現,也支持了某種假說,即基因組穩定性和DNA修復機制異常相關。其情況,可歸因于線粒體能量代謝缺陷,換句話說,XP患者的異常表型,可與線粒體功能障礙相聯系。
海外一次試驗中也發現,攜帶弗里德里希共濟失調癥基因的患者,易罹患某些惡性腫瘤和神經系統缺陷疾病。并且,弗里德里希共濟失調涉及線粒體蛋白的共濟蛋白(frataxin)表達降低,后者負責調節氧化磷酸化和線粒體ATP生成。
有證據顯示,共濟蛋白還可以引導線粒體內、合成電子傳遞所必須的鐵。并且,靶向損毀小鼠肝共濟蛋白的表達,會導致線粒體功能受損和腫瘤生長。這些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腫瘤形成可以直接與破壞線粒體功能、和能量產生的遺傳突變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