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的耐藥性通常是由糖酵解表型所引發
發布日期:2023-07-19曾有海外專家表示,任何細胞的有害變異,無論多么細微,都將被嚴密地破壞。而保留有利變異,同時清除有害變異的原則,可稱之為自然選擇。Caims認為,自然選擇將選擇有害的突變,來增強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很難認出,含有多種突變的各種細胞,比不含有這些突變的細胞更能存活。雖然腫瘤中富含基因損傷的細胞,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細胞比不含有基因損傷的細胞更健康,且大多數自然發生的突變,都是有害的。
Mckusick認為,遺傳有害突變者,與未遺傳該突變者相比,其健康狀況及存活能力一般較差。我們都知道,生殖細胞系中發生并在全身細胞中表達的有害基因突變,不利于生存,難道當這些有害基因突變、通過體細胞遺傳在癌細胞中發生時,就該解釋成這是有利于生存的基因突變?
根據相關理論,這是沒有意義的。雖然微妙的基因組變化,可能會增強細胞在一定壓力條件下的存活,但大量的基因缺失、重復,以及染色體破裂和非整倍體,不能被認為是對細胞功能和活力有利的特征。另有觀點是,癌細胞的增殖和存活,不是因為其基因組不穩定性,而是因為其呼吸不足。
所以說,細胞呼吸不足增強了酵解,使基因組不穩定,并導致對無節制增殖的默認狀態。如果哺乳動物的胚胎,表達了癌細胞中發現的突變類型,那么胚胎就會中止,而突變的癌細胞則不同,它們雖然有這些突變,卻能夠存活和生長。其突變對癌細胞來說,不是致死性的,反而可以耐受,因為癌細胞更多地依靠酵解、而不是呼吸來供能。
另外,糖酵解衍生的丙酮酸,也可增強糖蛋白的活性,而p-糖蛋白負責將毒性藥物泵出細胞,并且在被激活時,使腫瘤細胞對大多數化療具有耐藥性。這一現象,通常被稱為多藥耐藥(MDR)表型,而該表型則依賴于糖酵解,因此,癌細胞耐藥性多由糖酵解表型所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