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細胞觸發后可從休眠狀態出現活化增殖
發布日期:2023-08-07有海外數據證實,體細胞突變和非整倍體,可降低而非增加腫瘤生長速率。已有的文獻報道,突變對腫瘤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即有染色體lp/19q共同缺失、06-甲基鳥環吟甲基轉移酶(MGMT)基因的啟動子出現超甲基化,或異檸檬酸脫氫酶I(IDH1)基因突變的患者,其腦膜瘤生長速率一般更緩慢。
然而,Ki-ras癌基因表達突變的小鼠,肺腫瘤生長慢于比不表達Ki-ras突變的肺腫瘤;如果假定突變能夠賦予生長優勢,那么,為什么含有這些突變的腫瘤,比不含有這些突變的腫瘤生長慢呢?
我們應該將這些突變,視為有利突變或是有害突變?Amon和Compton團隊表明,非整倍體會阻礙細胞生長。這些發現,也與突變增強腫瘤細胞適應性和生長優勢的觀點不一致。然而,如果癌癥被視為線粒體代謝性疾病、而不是遺傳性疾病,這些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與Cairns的概念類似,諾維爾(Nowell)也概括了一個進化的過程,即突變和染色體重排,可以促進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具有生長優勢。
Nowell曾在科學(Science)雜志發表的論文中寫道,從正常細胞屬性到第一個腫瘤細胞屬性的改變,是隨機確定的,但在這個模型中的腫瘤形成,被認為是在一定程度上、從正常的生長控制中逃脫出來的。
因此,所形成的腫瘤細胞,比原來的正常細胞有生長優勢。在某些情況下,該過程可以包括從潛伏期,隨后細胞經觸發從休眠狀態,進入活化增殖狀態。而在其他情況下,可能涉及已經分裂的干細胞,但不涉及進行終末分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