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貫療法能使侵襲性癌癥患者更加有效
發布日期:2021-09-16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的臨床前研究表明,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患有侵襲性癌癥的人,包括黑色素瘤、胰腺癌和結直腸癌,然后迅速進行突變靶向治療,可以幫助克服治療耐藥性和幫助人們活得更久。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重新激活殺死腫瘤的免疫細胞或T細胞來發揮作用,而突變靶向療法則可以殺死攜帶特定突變的腫瘤,從而開啟癌癥驅動途徑,徹底改變了晚期癌癥患者的治療方式。
然而,對每種類型的治療耐藥治療是一種常見的問題,特別是當在電阻這些較新的治療的腦限制性的有效性發展。
更近的研究表明,將靶向PD-1/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MAPK靶向療法(通常單獨用于治療癌癥患者)相結合可能有助于克服治療耐藥性。然而,在他們的新工作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個團隊發現,簡單地一起開始治療并不是更佳的。相反,從兩劑抗PD-1/L1治療開始,然后加入MAPK靶向治療,在延長腫瘤縮小和防止耐藥性發展方面更有效。
“我們已經在擁有強大的藥物來對抗晚期癌癥,”共同資深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醫學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成員、醫學博士、醫學博士RogerS.Lo說。“知道如何合理地劑量、排序和組合它們為醫生提供了現實和近期的機會,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這項發表在CancerCell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人類黑色素瘤、胰腺癌和結直腸癌的多種動物模型中測試了不同的順序組合方案,這些模型由BRAF、NF1、NRAS和KRAS等基因的常見突變驅動。
他們一致發現,只有一種方案的表現遠遠優于其他方案,并揭示了分子和細胞機制,來解釋為什么在組合之上進行測序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他們還分析了自己的臨床試驗數據,發現無意接受免疫檢查點治療的患者、與未接受免疫檢查點治療的患者相比,隨后對MAPK靶向治療的反應更好。
該團隊還證明,在添加MAPK抑制劑之前,抗PD-1/L1治療的合理排序,可抑制黑色素瘤腦轉移并提高小鼠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