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有關 MCL 治療模式的轉變提出了排序問題
發布日期:2024-08-02根據醫學博士Tycel Phillips的說法,隨著套細胞淋巴瘤(MCL)的治療模式已經從化學免疫療法轉移,并將BTK抑制劑和CAR T細胞療法等新藥轉移到早期治療中,優化測序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如今,我們談論的是存活十年或更久的病人。在歷史上,我們過去常常討論只能活3到5年的患者,”Philips在科學峰會的onlive狀態之后接受onlive采訪時說,他是該峰會的共同主席。“我們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總的來說,對于這些患者來說,我們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來自三期三角研究(NCT02858258)等研究的數據揭示了不斷發展的實踐模式。該試驗顯示,在R-CHOP(利妥昔單抗[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和潑尼松)加R-DHAP[利妥昔單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和順鉑]治療后,再進行自體干細胞移植(ASCT),加用ibrutinib [Imbruvica]對年輕的MCL患者具有更好的療效。同時接受伊布替尼治療的患者(n = 292)的3年無瘤生存率為88% (95% CI,84%-92%),而接受未接受伊布替尼治療的患者(n = 288HR,0.52;片面98.3% CI,0.0-0.86;單邊P = .0008)。
研究人員指出,ASCT是否增加了含伊布替尼方案的療效,這一問題尚未得到回答,因為該試驗的第三組數據評估了R-CHOP加R-DHAP,然后是不含ASCT的伊布替尼。
在這次采訪中,Phillips討論了MCL患者的治療模式,在峰會后的另一次OncLive采訪中,詳細介紹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進展。他是加州杜阿爾特希望之城血液和造血細胞移植系的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