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莫那替尼在 EGFR PACC 突變肺癌中顯示抗腫瘤活性
發布日期:2024-10-14根據2024年世界肺癌大會上提交的數據,證明本品對EGFR P環和αC螺旋壓縮(PACC)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效且安全。
“Firmonertinib在廣泛的EGFR PACC-突變非小細胞肺癌中顯示出有希望的抗腫瘤活性,”David Planchard博士,胸部腫瘤學家,法國Villejuif Gustave Roussy胸部病理學委員會主任,國際胸部癌癥中心主席在他的報告中說。“在240 mg時,非莫那替尼顯示了63.6%的確認總反應率[ORR],并在該PACC突變中具有令人鼓舞的中樞神經系統[CNS]抗腫瘤活性—[陽性人群]。”
在1b期,開放標簽,多中心進一步試驗(FURMO-002;NCT05364073),患者接受了口服EGFR抑制劑firmonertinib,在第1階段隊列1中進行劑量遞增和回填,或在第2階段隊列2、3或4中進行劑量擴大。
普蘭查德討論了第2階段第4隊列,也稱為PACC隊列,60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初治、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EGFR PACC突變患者。PACC隊列中的患者被隨機1:1分配接受160 mg每日一次(n = 31)與240 mg每日一次(n = 29)的非莫那替尼治療,直至出現進展、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死亡。160毫克組的中位年齡為65歲,240毫克組為68歲。
大多數患者的ECOG表現狀態為1,是不吸煙者和亞洲人。先前的轉移治療包括160-mg組和240-mg組中分別有12.9%和17.2%的患者接受化療,在相應組中分別有6.5%和6.9%的患者接受其他治療。盲法獨立中心審查(BICR)得出的ORR是主要終點,次要終點包括緩解持續時間(DOR)、CNS ORR、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患者根據是否接受過既往治療以及是否有EGFR PACC G719X和S768I突變進行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