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出國看病”這個行業
發布日期:2016-08-23在談“出國看病”這個行業之前,我們先樹立幾個原則性的問題——
1、赴美就醫不是醫療界的奢侈品;
2、實實在在提供“出國看病”的醫療服務機構不是中介;
3、出國看病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是實現醫療資源共享的預演。
在基于這三點原則的基礎之上,我來說說自己的觀點:
接觸“出國看病”這個行業有將近三年的時間了,說到“出國看病”,大家腦海中浮現出來的首先就是:“國際醫療中介”這幾個字。其實不然,“中介”顧名思義:“中間人、介紹人”。如果所介紹的內容涉及的是嚴肅的醫療行業;那么,區區一個“中介”定然不能夠概括這其中的全部含義。
剛剛接觸到這個行業的時候,還沒有涉及嚴肅醫療,國內一陣風靡地開始流行去國外打羊胎素,去韓國整形,去歐洲做護理……當時他們面向的客戶也以“貴婦”,“富家千金”“富二代”“白富美”居多,整個行業充斥著濃重的金錢和利益關系。雖說“做生意哪個不是為了盈利,又不是做慈善”;但是,行業內一旦有了“浮躁缺乏匠心”的氣息,就會出現亂象,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了。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出國看病機構都是那樣的急功近利。我一直很喜歡“獨具匠心”這個詞,懷著“匠心”去做一件事,自然就不會浮躁了,心自然而然地就沉靜下來了。
對于癌癥患者而言,選擇國際醫療服務機構就是選擇戰友,共同對抗癌癥,能夠在未來抗擊癌癥的日子里共進退,實實在在地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把事情踏踏實實地做好了,做漂亮了,后面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至于“出國看病是醫療界的奢侈品”這樣的說辭,實則是一種輕挑的言辭。中外醫療水平存在巨大差異,這是硬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國外就醫,既是市場的選擇,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即使生命已經走向垂危,我們仍然要堅守,要尋求后的希望。
記得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2016年美國排名第一的癌癥中心)的宣傳文案是:#end Cancer —— 終結癌癥。
癌癥作為目前人類還無法完全終結的全身性疾病,我們能夠做的其實還有很多。目前安德森癌癥中心發布的“五年無癌生存期”已經達到的史上高。未來都一直是充滿希望,只是過程還是曲折地一如既往。
看過很多患者后通過“出國看病”實現了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的愿望,甚至有人度過了五年無癌生存期的瓶頸,過著與常人無異的生活。無論是“有職業道德操守的國際醫療服務公司”也好,還是“全美排名前十的癌癥中心”也罷。希望看到的結果就是:當患者回首那段與癌癥博弈的日子,恍如隔世,也許癌細胞從未遠離,但是跟他們的身體達成了“停戰協議”。
跟癌癥病人接觸的這幾年間,發現度過危險期的病人都會對生命有不一樣的感悟,“惜福”是他們重獲新生的普遍狀態。圣經上說:上帝安排病痛和災難不全是為了懲罰人類,也是為了讓人類知曉“健康”的寶貴和美好。如果說“出國看病”是目前國內醫療市場的選擇,不如說是“整合醫療資源的預演”。
當互聯網成為消除距離的利器,醫療當然就可以實現共享,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如果因為局限性而耽誤了病情的治療,那么就是對生命的不敬。“出國看病”行業終結了這樣的局限性,使得“醫療資源共享”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