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療 減瘤術后能否進行放射治療
發布日期:2019-06-15對于一些吸收碘的肺部轉移瘤患者,大約占分化型癌的5%左右,平均5年生存率是60%?80%;不吸收碘的肺部轉移瘤患者,5年生存率為30%。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1311掃描可見肺轉移瘤,而胸片或者CT陰性的患者,其長期生存率更高。
盡管如此,只有一小部分有上述微小轉移結節的患者、能完全緩解,即使1311活性超過600mCi也很少奏效。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胸部X線片發現、肺部有大結節轉移灶的患者,如果1311掃描陰性,提示對大劑量1311治療幾乎沒反應,預后更差。
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經驗性治療肺部轉移灶,常推薦用150?175mCi的放射性碘,能夠耐受的更大劑量、就是治療遠處轉移的推薦劑量,一般對于紅髓不超過200cGy。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而對于全身維持放射活性在80?120mCi左右,這些放射活性總量超過300?400mCi;但是根據計算可以更大限度殺死腫瘤,而不出現劑量依賴的毒性作用。
不到10%的骨骼轉移患者,經過1311治療能夠達到完全緩解,35%的患者達到部分緩解,濾泡狀癌的患者更有可能緩解,肺外轉移常推薦經驗性劑量為200mCi。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外科手術減瘤術后,放射性碘治療、也可用于碘濃聚的轉移患者。
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1311治療引起的急慢性并發癥,限制了其應用;短期的并發癥多與大劑量有關,有10%?20%的患者出現放射性甲狀腺炎、頸部無痛性水腫、腮腺炎、腫瘤出血或者水腫等。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長期應用1311治療,多引發劑量相關的繼發腫瘤,比如結直腸癌、腮腺腫瘤和急性白血病等。
在隨訪1萬人中,每GBq 1311引起實體癌癥的絕對風險是14.4,而引起白血病的風險是0.8。肺癌治療轉診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如果累計1311活性超過500~600mCi,則伴隨顯著升高的引發實體腫瘤的風險。對于短暫的功能障礙也可發生,但除了一些大劑量治療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