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看病 宮底位置更易發生穿孔現象
發布日期:2020-11-01海外臨床診斷上,當手術患者出現子宮痙攣痛時,部分乃子宮受電熱刺激所致,待排除尿潴留后,可用鎮痛藥或抗前列腺素制劑止痛。其多見于嚴重貧血患者,且愈貧血,熱度愈高。
對其發生原因,專家尚無一致看法,而多數認為,系大量灌流液進入體內引起的過敏反應。但泌尿外科作前列腺電切術,對此合并癥的解釋,多為一過性的菌血癥。
針對一些特異情況的,如術后陰道少量出血的,兩周內為血性漿液性的排液,以后為單純漿液性排液,共4?6周;伴有陰道排液異常,出血多或持續時間長者,可給宮縮劑、止血劑及消炎藥物治療。
通常,術后3個月月經復潮,無出血者為無月經。后期癥狀上也應防治更多并發癥,如子宮穿孔,多發生在更易穿孔的部位,以及子宮角、子宮底、子宮峽部等。
部分嚴重者,會伴有鄰近臟器損傷,亦可并發體液超負荷,消化道、泌尿道和大血管的損傷現象等。特殊情況若引起腹膜炎、瘺管或大出血的,也多與術者的經驗有關,且多數穿孔會發生在初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