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總醫院發現乳腺癌轉移新機制
發布日期:2021-02-16初始治療后很多年,激素受體陽性(HR+)乳腺癌可在遠處復發。癌癥通過循環腫瘤細胞(CTC)擴散,這些腫瘤細胞從原發性腫瘤脫落進入血液。
麻省總醫院癌癥中心Richard Ebright博士等已經確定了促進CTC形成轉移能力的特征。在《科學》雜志中,他們還描述了可減緩小鼠模型中乳腺癌轉移的靶向治療。
研究人員使用CRISPR激活來分析兩條獨立的乳腺CTC系,以鑒定能夠增強轉移潛力的基因。已經知道許多得分高的基因在癌癥中起作用,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三種核糖體蛋白(RPs)的基因也得分很高。其中之一,RPL15在整個基因組中得分更高。
當將RPL15-CTCs注射到小鼠的乳腺脂肪墊中時,它們產生的原發腫瘤的大小與對照小鼠的相似,但肺轉移的數量卻高出八倍。
然后,研究小組分析了45例HR+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CTC。這些細胞中有33%的RP基因表達較高。這些發現在第二批來自乳腺癌患者的CTC中得到了證實。與所有低表達者相比,所有RP基因或僅RPL15高表達的患者的總生存期明顯更差。
在轉移性乳腺癌的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測試了兩種FDA批準的藥物的組合:omacetaxine(直接抑制核糖體)和帕博西尼(palbociclib)抑制細胞周期進程。該療法在抑制RPL15-CTC的轉移性疾病方面比在原始CTC方面更有效。
在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中,同時靶向細胞的翻譯機制和細胞增殖途徑可能會抑制甚至阻止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