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異常回路多來自致癌基因的顯性表達
發布日期:2022-11-17臨床上,長時間暴露于環境中的任何刺激物,都可能會導致癌癥細胞的產生,這種通過極不確定的方式啟動極為確定的過程,被有關專家稱為“致癌悖論”。當時,專家們用“癌變”這個術語,來描述導致腫瘤形成的生物學進程。
直到今天,“致癌悖論”仍是癌癥研究中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而針對癌癥的相關特征方面,專家Hanahan和Weinberg曾發表過一篇、在癌癥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綜述。
其中提到細胞生理學方面6種關鍵改變,它們是惡性腫瘤細胞生長的主要因素,這篇綜述,后來進一步拓展成為一本癌癥生物學。而這6種改變,又被認為幾乎是所有癌癥的特征,引領了過去10年的癌癥研究。
在這些特征中,比如自給自足的生長信號這個過程,涉及不受控制的細胞增殖,這是由自身誘導的生長因子表達所造成的。換句話說,這種失調的細胞生長,屬于編碼生長因子的基因表達異常。
而接著釋放的生長因子,則會在同一個細胞上與受體結合(自分泌刺激),或結合到其他鄰近的腫瘤細胞表面的受體上(旁分泌刺激),從而鎖定信號回路,并連續不斷地重復這種循環。其復雜的控制論圖形,就是用來表達和說明這些現象的,而對目標的控制和信息交流系統的研究,就是通常所說的控制論(cybernetics)。臨床方面,腫瘤細胞中異常回路,也多被認為是來自于致癌基因的顯性表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