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MSKCC證明有助緩解癌癥患者疼痛
發布日期:2021-05-08MSK斯隆的研究人員歷經三年,通過迄今為止此類最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包含360名癌癥患者), 發現有兩類針灸療法對減輕癌癥患者的慢性疼痛療效顯著。相關研究成果已于2021年3月18日發表在JAMA Oncology期刊上。MSK斯隆整合醫療科主任Jun Mao為我們介紹了該研究成果在提升患者護理療效方面的重要意義。
針灸如何幫助癌癥患者?
研究顯示,針灸有助于緩解疼痛、疲勞、失眠、神經疾病和惡心等癥狀,有助于控制和緩解癌癥患者在接受化療、放療或手術后的副作用,且無需服藥。
電針刺法和耳針法
的區別是什么?
電針刺法通過使用細如發絲的針頭,以非常低頻的電流刺激身體部位。相比而言,其他針灸療法則無需使用電流。電針刺法的刺激穴位因人而異,每個療程結束后需要將針取出。
耳針法是使用類似耳釘的細針,對患者耳朵上多達10個穴位進行刺激。每個人的施針穴位相同,針需要在患者的耳朵停留3到4天。
掌握電針刺法需要幾個月或幾年,而掌握耳針法只需一天,耳針法操作簡單,便于大規模普及。例如,社區或農村醫院可隨時提供耳針法治療,而無需在先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專門的針灸門診來支持癌癥理療。
研究目的
基于對電針刺法可緩解慢性疼痛的理解,我們對耳針法進行了進一步測試,以觀察是否具有同樣功效。我們將測試對象隨機分為三組:接受電針刺法的患者、接受耳針法的患者,以及接受西醫治療的患者。接受西醫治療的患者有時會服用止痛藥,包括阿片類藥物和非處方藥。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每周治療一次,為期十周。然后,我們對每個實驗組進行了為期12周的追蹤,以觀察治療效果。完成治療12周后,我們再次對患者進行回訪,以觀察治療效果的持續性。
研究發現
我們發現與西醫治療(無論服用藥物與否)相比,電針刺法和耳針法均能顯著緩解慢性疼痛,但耳針法的療效不如電針刺法明顯。在0到10分的疼痛值分級中,電針刺法與常規療法相比可將疼痛值降低1.9分,耳針法則可將疼痛值降低1.6分。疼痛值每下降1分都具有臨床意義,因此這種疼痛值下降幅度意義巨大。另外不同于止痛藥的一時功效,針灸療法的疼痛緩解功效可持續數月。
試驗還發現,患者對電針刺法的接受程度更高,只有不到1%的電針治療受試者因為治療的副作用退出治療,其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瘀傷。相比之下,11%接受耳針法治療的患者因耳痛而放棄治療。

MSK斯隆整合醫療科主任Jun Mao主任正在對患者進行治療
此項研究的獨特之處
該研究是針對癌癥患者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針灸試驗,我們從曼哈頓本部和地方分院招募愿意參加研究的患者,包括很多少數族裔患者。另外受試者還包括患有不同類型癌癥的患者,過去對于針灸療法的研究主要圍繞乳腺癌女性患者開展,而我們的研究則涵蓋了前列腺癌,淋巴瘤患者和許多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