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的預后是否也存在一定的標志物?
發布日期:2023-05-31曾有海外醫學數據表示,T細胞識別的黑色素瘤抗原特征,或潛在功能膠質瘤和GSC細胞株S0X2,也會表達ART1、ART4、SART1、SART2和SART3;另外,GBM細胞株中,也存在表達P-鏈蛋白和Gli1。而Gli1是GBM的預后標志物,與膠質瘤化療后的復發相關。Gli1在膠質瘤細胞的化療耐藥中,發揮了主要作用。
通常,它會定位于細胞核,但有可能在胞質與胞核之間,移動大部分的HGG中表達。與腫瘤的增殖和侵襲潛力相關,其人膠質瘤進展時,組織蛋白酶B過表達,也參與了TMZ的耐藥。
相關情況,也稱為II類HLA組織相同性抗原Y鏈膠質瘤表達,與較差的臨床轉歸,及相關兒童和成人GBM中過表達。
另外,用于膠質瘤疫苗的一個新的靶點,在諸多腫瘤(包括GBM)的維持/進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兒童GBM,高表達腦腫瘤的特異性免疫治療,且潛在靶點和診斷標志物,也會表達于星形膠質細胞瘤。
一般來說,它們在調節人膠質瘤的侵襲性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對于腫瘤相關抗原,高達80%的GBM表達,正常出生后,神經元和膠質不表達膠質瘤的預后標志物,尤其是低級別的膠質瘤,也是一個具有治療潛力的靶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