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癌癥基因組存在不穩定性!
發布日期:2023-04-16根據細胞遺傳學先驅JamesGerman的說法,當時的科學證據,壓倒性地支持人類癌癥起源于突變。Stratton及同事則認為,當時有個重大發現,即人類H7MS癌基因,可以將正常小鼠NIH3T3細胞轉變成癌細胞岡。
到了后來,又有人引用HaroldVarmus的話說:“無可辯駁的證據表明,癌癥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加上PeterNowell發現獲得性遺傳易感性,是腫瘤進展的原因,于是兩者一起,鞏固了癌癥主要是一種遺傳起源疾病的觀點。
基于對結腸直腸癌的研究,Fearon和Vogelstein認為,癌癥是源于基因突變累積的一種遺傳性疾病,這些突變,促進了侵襲性行為增強的細胞,優先被克隆選擇。癌癥基因起源論,現已成為該領域重要綜述的定論,甚至那些評估癌癥代謝的驅動因素。
后來,這個理論進一步通過RobertWeinberg的《癌癥生物學》教科書,得到了鞏固。雖然大多數癌癥的基因組不穩定性,有確鑿證據,但這并不意味著,癌癥主要是一種遺傳病。
根據Gibbs的說法,“沒有人懷疑癌癥最終是DNA的疾病”,但有專家對這個觀點提出嚴重質疑。并且,他們還認為,腫瘤細胞基因缺陷,是細胞呼吸不足或受損的繼發現象,這包括大多數公認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這些基因的改變,是為了加強非氧化性能量代謝,換句話說,癌癥中的基因受損,是源于細胞呼吸受損及代償性酵解,卻不是癌癥的直接原因。
如果細胞呼吸受損后,癌基因不上調,細胞就會死亡,在長期呼吸不全后,需要癌基因去維持細胞活力。越來越多的證據,也支持了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