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缺陷也會導致疾病的不可逆性
發布日期:2023-04-26臨床上有證據表明,基因組穩定性,多會依賴于正常的呼吸功能,那臨床又該如何看待、癌癥的基因組不穩定性理論呢?通常,癌基因上調和抑癌基因下調,是維持呼吸損傷后細胞活力所必需的。
海外眾多綜述也證實,基因組不穩定性、DNA損傷以及許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異常表達,都是由于呼吸異常而產生的繼發性下游效應,而不是大多數癌癥發生的主要原因。并且,遺傳性癌癥基因會損害細胞呼吸,后導致癌癥。
相關情況下,一旦腫瘤細胞出現基因組缺陷,將導致疾病的不可逆性。長期以來,誤以為癌癥是DNA疾病,很大程度上就是至今未能找到有效癌癥療法的根源。由于疾病的起源被誤解,所以很難開發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基因缺陷導致癌癥的想法源于哪里?癌癥基因起源論認為,癌癥可能起源于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離的缺陷所致。這項觀察,確立了細胞遺傳學的研究領域。
由于以非整倍體為表現的染色體不穩定性現象(染色體附加、染色體缺失或染色體斷裂),出現在多種腫瘤組織中,所以有觀察結果,擴展到了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內的、個體基因的體細胞突變。
不過,根據UlrichWolf的說法,Boveri并未檢測過腫瘤細胞中的染色體行為如何。且Boveri對染色體是惡性腫瘤起源的假設,主要基于其對線蟲(蛔蟲屬,Asoaris)和海膽(擬球海膽屬,Paracentrotus色體行為的觀察)。
因此看來,癌癥遺傳理論的創始人,似乎并沒有直接研究過這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