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看病行業需“一手扶犁,一手揮鞭”
發布日期:2017-07-28這些年,出國治療已經成功與出國旅游、出國留學比肩,成為國內出國的主要項目之一。相關咨詢機構透露稱,相關行業的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1000億美元。但同時,巨大的發展潛力也吸引了市場資本進入這個非常傳統的服務行業,導致很多急需出國的患者被誤導而耽誤自己的治療時機,也暴露出行業野蠻生長背后的痛點。
作為海外醫療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已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熟知,為了追求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國內患者不惜花費超過國內治療價格的10倍去美國等地進行治療。僅去年一年,赴美患者人數就已經達到了5000人??梢哉f,赴美看病已經成為有條件的患者一個重要的就醫方向。
行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國內外醫療資源的化進程。一個數據顯示,美國癌癥病人的五年生存率能夠達到66.9%,而國內僅為30.9%,追求更好的臨床治療手段和更先進的藥物是患者出去的根本原因。海外能夠讓更多的患者使用到新的療法和藥物,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有條件的患者開始選擇赴美,也催生了越來越多的相關服務機構。在過去的兩年間,出現了上百家,也讓行業顯現出蓬勃發展的姿態。
然而,遠看郁郁蔥蔥,近看良莠不齊。在患者數不斷增加以及可觀的中介費的驅使下,市場資本開始涌入這個小眾領域。部分機構被資本綁架,夸大赴美優勢,屏蔽信息,誘導重癥患者。為了賺取高昂的中介費用,甚至不顧患者病情危重,身體虛弱,利用患者的求生心理,給患者畫出漂亮的“虛擬希望”前景,把個別成功案例說成普遍性規律,導致許多患者赴美前信心滿滿,出國后卻跌入谷底,喪失了所有治療信心。
作為溝通國內患者和國外醫院的中介,赴美看病服務機構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不僅要為患者提供病例咨詢與精確的病歷翻譯,還要給患者做身體評估以確認患者是否適合出國,同時還要提供醫院和醫生的詳細信息并且預約,到達美國后提供患者在美國的住行和陪同翻譯等服務,醫療的特殊性決定了整個過程容不得半點的疏忽。
愛諾美康介紹,赴美看病給重疾患者帶來了福利,讓國內的重疾患者能夠接受世界先進的臨床治療手段和新藥物。因此服務機構的發展給患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機構在利益的驅使下容易失去理智,因此需要法律法規進行制約。正如陳博士所言,如果放任服務機構的野蠻生長,長出的多是雜草;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收獲莊稼。在機構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堅持“一手扶犁,一手揮鞭”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