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改變會不會繼發于細胞能量轉換
發布日期:2023-04-19Munger等研究表明,HPV16型E7癌蛋白,可以誘導中心體復制異常,從而增加多極有絲分裂的傾向,并能導致染色體分離和非整倍體的存在。盡管該機制與RB蛋白失活無關,但可能涉及線粒體受損。
這個結論,源于其相關發現,即E7可以與人類DNA聚合酶5相互作用蛋白緊密結合,后者定位于線粒體。基于其他HPV癌蛋白在線粒體內定位的基礎(E1-E4),Xie等認為,在HPV感染后,PDIP38將從線粒體轉移到細胞核。
通常,這種轉移可能是通過線粒體、和細胞核膜之間的結構鏈接,或在線粒體膜電位降低后,從線粒體釋放來實現的。相關假設中,PDIP38/E7相互作用損害線粒體功能,先于PDIP38核定位和基因組不穩定性啟動而發生。更具體地說,HPV的致癌作用,起源于呼吸損傷。
Siddiqui及其同事證明,可增加肝細胞癌風險的HBV編碼蛋白HBx,會破壞線粒體的質子動力梯度。HBx蛋白可以與低氧無關的方式,阻止HIF-1a泛素化,由此增強HIF-1a穩定性和活性。
針對某些病毒感染的觀察,鈣穩態改變、ROS生成、NF-kB和HIF-la表達,也將改變細胞的代謝狀態。而HIF-1a穩定性,對線粒體功能障礙后糖酵解上調至關重要。因此,病毒可能通過將被感染細胞的細胞呼吸,置換為底物水平磷酸化而導致癌癥。如前所述,抑癌基因和癌基因表達的改變,將繼發于這種能量轉換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