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存在被逆轉的可能性會有多少?
發布日期:2023-07-24在海外一項腫瘤病理檢查中,專家們經常檢測不到EMTn-22-23,之后認為EMT是一種主要發生在體外環境中的現象。而這種體外轉移模型,是否適合解釋體內的癌轉移,專家們仍有爭議。
而EMT學說,則來源于正常細胞動物形態發生過程中的行為,與腫瘤形成時癌細胞行為的平行比較。EMT適用于癌癥基因理論,提示轉移是一系列基因組改變、和克隆選擇的終點。
這就為腫瘤細胞,提供了超過正常細胞的生長優勢,但很難理解的是,一系列的基因突變(許多是隨機的),能夠使細胞獲得從原發腫瘤脫離出來的能力。而內滲,進入循環和淋巴系統,則可能會逃避免疫攻擊。相關情況,可從遠端毛細血管床外滲出,之后又在遠端器官侵襲和增殖后,重現上皮的特征。
這對于具有紊亂基因組的細胞來說,簡直是一個不可想象的壯舉。并且,腫瘤細胞在遠端繼發部位,重獲上皮特征的過程,稱為間充質-上皮轉化(MET),它也被認為涉及EMT的逆向變化。通常,沒人能解釋,當腫瘤細胞在遠端繼發部位出現上皮表型時,導致EMT的基因組不穩定性、多點突變和染色體重排,是如何被逆轉或被抑制的?
如果許多基因突變沒有被逆轉,那么,EMT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有專家解釋到,必須充分發揮想象力,才能接受EMT/MET是針對腫瘤轉移的上皮-間充質轉化(EM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