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受損與腫瘤轉移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發布日期:2023-07-12對于一個能夠解釋復雜現象的理論體系,通常來說,其可信度取決于是否能夠很好地解釋、與現象相關的所有或絕大多數觀察資料。正如早前有專家提到的,腫瘤的體細胞突變理論,具有嚴重的不一致性,而這些不一致性,極大地動搖了該理論解釋腫瘤起源的可信度。
目前,基因突變理論,已經到了不可置信的臨界點,而用基因理論解釋癌癥的可接受程度,更多的依賴于觀念意識,而并非是科學理性。比如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之所以能站得住腳,就是他能將物種起源的大多數的觀察資料,揉合進其理論之中。
與其不同的是,瓦伯格未能闡明線粒體受損理論、如何解釋腫瘤的轉移,或為何某些腫瘤細胞、似乎仍可正常呼吸。這些瑕疵,是瓦伯格理論未成為癌癥起源主流理論的部分原因。可是,沒有任何數據,可以反駁瓦伯格理論的核心假說,即細胞呼吸受損或不足,是腫瘤的起源。
正如有專家所討論的那樣,腫瘤細胞線粒體的氨基酸酵解、及無氧呼吸造成其具有正常有氧呼吸功能的表象,實際則是其有氧呼吸異常。之后,也有專家討論了巨噬細胞,融合雜交體中線粒體功能障礙,如何解釋腫瘤的轉移現象一樣。在其相關分析中,無氧的氨基酸酵解,模擬有氧的氧化磷酸化的過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證據。
這些證據,更強烈支持癌癥是一種代謝性疾病,而非基因病;也明晰了一個目前無可爭議的事實,即線粒體而非細胞核、是腫瘤發生的根源。在絕大部分癌細胞中,可以觀察到瓦伯格效應(有氧糖酵解)的存在,以及線粒體受損所致呼吸不足,可作為其腫瘤相關現象的一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