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市場不能被營銷所主導
發布日期:2017-08-01愛諾美康介紹,中國去年有5000名患者出國治療,并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在這些出國的患者當中,80%是重大疾病患者,以癌癥、心臟病等疾病為主。愛諾美康介紹,重癥患者去美國看病的費用大約為10~15萬美元,是在國內治療的10倍以上。這些患者對國外醫療資源的渴望造就了一個旺盛的市場。
然而,在缺乏知名的市場上,各式各樣依靠虛假宣傳的相關服務中介大行其道。在這些機構當中,很多都宣稱自己獲得了風險投資,更有些機構本身就是市場資本在行業中的代理機構。這些機構利用以往在別的行業進行宣傳、營銷的經驗復制到這個領域,企圖快速獲得利潤,一時間,網絡上充斥著各種此類的廣告。
這些相關中介利用信息不對稱欺瞞患者,過度渲染既往成功案例,宣傳轉診了類似的成功案例,鼓吹去美國的患者獲得了好的療效,渲染充滿虛擬希望的前景。事實上,由于疾病的復雜性和個體的差異,沒有兩個人所患的疾病是相同的,前人的成功僅僅能作為一種參考,沒有模仿的價值,更不可能被復制。因此依托于前人的經驗在這個市場上是站不住腳的。
陳博士稱,去美國看病市場是一個傳統的市場,甚至比制造業更加傳統,非常依賴在患者當中建立起來的口碑。而現在市場被營銷所主導,在一定程度上給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這些機構利用自己龐大的資源和資金,通過一些身份可疑的微博“大V”、微信營銷號進行大量的廣告宣傳,一些機構宣稱可以走所謂的綠色通道免去預約醫院的麻煩。實際上,美國醫院實行的是預約制,不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布衣,都需要進行預約,醫院審核了病歷認為可以接收患者之后才會發送邀請函(即預約回執),因此這些所謂的“綠色通道”是不可能存在的。
實際上,患者選擇去美國的根本原因在于追求更好的醫療資源,更先進的臨床治療手段和更先進的藥物。這樣的特性也就決定了服務機構生存的核心點就在于服務質量的高低,依靠營銷而忽略了服務質量只會在短時間內獲利,沒有長久的生存空間。
專注重大疾病的服務機構愛諾美康稱,去美國看病服務市場存在的營銷亂象不是孤立的,其映射的是患者在生命關頭強烈的求勝欲望。在營銷廣告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大多的患者成為資本收割的對象。但實際上,機構的能夠生存的關鍵在于服務質量,而不在于營銷能力的高低。利用一些噱頭進行宣傳,欺騙患者的行為只能是自取滅亡,被社會和患者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