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和耐藥前列腺癌細胞的基因組比較
發布日期:2022-10-27由坦佩雷大學和東芬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如何比較被治療根除和抵抗治療的癌細胞的基因組變化,可用于確定前列腺癌治療的分子靶點。
東芬蘭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和 UEF 癌癥研究社區的學院研究員 Kirsi Ketola 和教授領導了“亞克隆根除分析確定了增強癌癥治療的目標并揭示了 L1 逆轉錄轉座作為癌癥異質性的動態來源”的研究坦佩雷大學的 Steven Bova。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引入了差異亞克隆根除和耐藥性分析 (DSER),這是一種開發方法,用于確定改善前列腺癌治療的分子靶點。
該方法對來自患者的治療前和治療后、樣本中根除和耐藥癌細胞的基因組特征進行了直接比較。該研究利用一名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A34”來證明 DSER 方法的實用性和潛力。患者 A34 之前由 Bova教授及其團隊在2020 年的Nature Communications工作中進行了研究(Woodcock 等人),并且是第一個通過實體瘤治療而根除癌細胞的案例。
“在 A34 情況下執行 DSER 使我們發現了他根除的癌細胞中 DNA 修復基因 FANCI 和 EYA4 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使它們對化療敏感,”Bova 教授描述道。“在未來,使用靶向通過 DSER 鑒定的基因的藥物可以幫助確保患者體內的所有癌細胞仍然對治療敏感。”
使用 DSER 鑒定的基因之一,EYA4與 A34 癌癥進化過程中相鄰的 LINE-1 (L1) 轉座子插入相關,這引發了圍繞治療在 L1 激活中的作用的問題。該團隊利用前列腺癌細胞系來研究雄激素剝奪和化療治療是否可能負責激活 L1,從而有助于根除癌細胞或對治療產生抗性。
“我們很高興地發現,卡鉑和恩雜魯胺在 LNCaP 和 VCaP 中都開啟了 L1 轉座子機制,但在 PC-3 和 22Rv1 前列腺癌細胞系中卻沒有,”Ketola 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