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就醫 如何答好“診后服務”這套題?
發布日期:2017-08-16診后服務是制約赴美就醫服務機構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這個行業經過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相關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在過去的三年里,有將近100多家的此類機構成立,市場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市場的擴大自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而診后服務就是行業面臨的巨大痛點。
愛諾美康的陳浩凡醫學博士介紹,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消費習慣的形成,國外看病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經過了將近10年的發展,市場也由偏向美容整形的輕醫療轉向以癌癥為主的重大疾病,隨之人數也增加至目前的年均5000余人。也就突出了國內在高端醫療資源方面的欠缺,患者為了追求更先進的臨床醫療治療手段,和更先進的抗癌靶向藥不遠萬里去美國看病。
患者對國外高端醫療資源的渴望造就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規范制度,機構等又素質參差不齊。部分還把赴美市場當成了一門資本游戲,以做生意的姿態去經營這類行當。面對重癥患者的求生欲望,這些機構不斷渲染既往成功案例,宣傳轉診了成功類似的案例,鼓吹赴美的患者獲得了好的療效,渲染充滿虛擬希望的前景。
赴美就醫行業的不規范限制了機構的發展。此外,診后醫療服務的欠缺則是讓患者望而卻步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陳博士介紹,在接觸了眾多重大疾病患者之后可以發現,不少患者在赴美時,著重考慮國外翻譯和生活安排、病歷材料和醫學翻譯及歸國后的病情跟蹤和用藥問題。出國一般針對的是國內高凈值人群,醫療費用并不是阻礙患者赴美的原因,特別是面對癌癥這一類重大疾病,多一點技術就多一分保障。但是在美國治療后,在國內的用藥和后續的檢查等診后服務則是患者擔心的問題。
陳博士稱,診后服務是衡量一個機構服務質量的關鍵點所在。由于語言因素和地理隔絕,患者在海外醫療服務結束后缺乏與醫生的溝通,而癌癥等疾病又需要間斷性地檢查確認,如果在赴美后也能保證患者與醫生的溝通,消除患者對此的恐懼,機構自然能夠迎來跨越性的發展。愛諾美康幫助上百名患者到美國治療癌癥,在所有患者治療結束后,都會給愛諾美康和隨行陪同人員寄來感謝信。陳博士相信,在治療后做好診后服務這套題,才是為真正地為患者服務。
愛諾美康介紹,整個流程包括了身體評估、翻譯病歷和影像資料、預約醫院和醫生、隨行翻譯和診后服務等流程,而診后服務則是這套題后的步驟。赴美就醫是一個嚴肅的行業,想要長足發展,就要立足于患者,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在一個以服務論成敗的行業,這一點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