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液取樣可用于追蹤膠質瘤治療效果
發布日期:2022-04-15膠質瘤的治療,長期以來依賴于磁共振成像來追蹤腫瘤標志物和治療效果。但是密歇根大學羅格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的發現,建議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在MRI上顯示腫瘤標志物變化之前提供更多的數據。這表明,可能的策略可以幫助臨床醫生解決這種侵襲性癌癥。
作為第一階段多部位臨床試驗的一部分,Koschmann的團隊收集了腦脊液以及來自彌漫性中線膠質瘤患者的血漿,通過抽血和腰椎穿刺,收集了數百個樣本。他們想追蹤患者在接受臨床試驗的同時,接受治療時腫瘤DNA的變化。
Koschmann說:“我們檢測了在治療過程中,不同時間點血漿和腦脊液中漂浮的DNA,并使用了一種非常靈敏的機器,叫做數字液滴聚合酶鏈反應(ddPCR)來評估變異DNA與未突變DNA的比例,即變異等位基因分數(VAF)。”VAF越高,說明突變DNA越多。
科什曼的研究小組發現,在臨床試驗中,等位基因分數下降的患者,腫瘤變大或復發需要更長的時間,數據與研究小組的預期一致。但是,腦脊液的發現,也揭示了一個以前在這類研究中沒有發現的標記物,一個僅僅依靠核磁共振成像是無法發現的。“當治療不起作用,腫瘤生長時,就像核磁共振成像所捕捉到的那樣,這并不總是與VAF升高和腫瘤DNA惡化相關,”Evan Cantor M.D.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