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到國外看病,是重獲新生的權利
發布日期:2017-09-06“癌癥”是所有人避不開的詞,相信每個人都感覺身邊的癌癥患者也越來越多了。國外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在2016年,中國癌癥報告發布,中國的癌癥患者數量巨大,僅2015年就新增430萬,其中死亡280萬。考慮到中國社會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即便忽略掉吸煙、環境污染等因素,在未來的幾十年間,癌癥人數也必將逐漸增多。癌癥逐漸成為所有人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醫生和患者把治療癌癥的過程比喻成一場戰爭。那這場戰爭的終目的是什么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癌癥是不可能被消滅的,絕大多數癌癥是“老年病”,是人體自然老化過程中基因突變的產物。因此消滅癌癥并不現實,至少從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上來說,還沒有什么辦法能夠阻止體內細胞的癌變。因此這場“戰爭”的目的是把癌癥變成慢性病,用副作用小的藥物實現控制癌癥、提高患者生存率。
的確,有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和淋巴癌等患者經治療后康復,但這也只是部分。從癌癥這個整體概念上看,癌癥依然頑固。但這并不代表癌癥我們對癌癥束手無策,國外看病讓患者仍然擁有重獲新生的權利,給癌癥治療帶來了一絲曙光。
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在過去的20年間,癌癥死亡率已經降低了23%,這要歸功于不斷被研發出來的創新療法。有數據顯示,中國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30.9%,美國為66%,而MD安德森的癌癥患者五年生存率高達80%。國外能夠滿足患者對高端醫療資源的追求,讓患者能夠使用到美國先進的癌癥臨床治療手段和藥物,提高患者的癌癥生存率。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早一天使用上先進的藥物,就能夠提高一分治療的成功率。
52歲的王先生在2015年的時候罹患肺癌,確診后,王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找遍了國內的各大醫院,而國內的專家給出的治療方案各不相同。在國內化療、放療均宣告失敗后,國內已經沒有別的治療方案可以改善王先生的病情了,并且國內沒有任何靶向藥可以使用。
第二年8月,王先生在愛諾美康陳博士的建議下決定到國外看病。在美國醫院專家進行視頻咨詢后,王先生開始調理自己的身體。過了一個月,王先生踏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在美國醫院內,專家給王先生做了咨詢,終發現患者王先生的PD-L1表達大于50%,完全可以使用PD-1免疫藥物進行控制,當時這個藥物并沒有在中國上市。在美國治療2個月之后,王先生的病灶明顯縮小。王先生回國后跟陳博士道謝,本來在國內已經被判死刑的人,去醫院治療卻獲得了一次新生。
愛諾美康介紹,國內癌癥患者逐漸增多,囿于國內相對落后的臨床治療技術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多數癌癥患者沒有接受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國內被判死刑的患者在國外有了新的治療方案,讓他們重獲了新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