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艱難梭菌會導致一些結腸直腸癌
發布日期:2022-07-25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和 Bloomberg~Kimmel 癌癥免疫治療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收集的數據表明,艱難梭菌是一種眾所周知的導致嚴重腹瀉感染的細菌,也可能導致結直腸癌。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癌癥發現》雜志上,并可能揭示這種微生物的另一個麻煩角色,這種微生物每年在美國導致大約 500,000 例感染,其中許多被證明非常難以清除。
“近年來,被診斷出患有結直腸癌的 50 歲以下人群的增加令人震驚。我們發現這種細菌似乎是結腸惡性腫瘤的一個非常出乎意料的促成因素,即正常細胞變成癌癥的過程,”辛西婭·西爾斯說。
另外,該團隊確定了一個沒有生物膜的患者樣本,該樣本同樣增加了小鼠的結腸直腸腫瘤。盡管有幾種細菌與結直腸癌有關——包括產腸毒素的脆弱擬桿菌、具核梭桿菌和特定的大腸桿菌菌株,—但這些微生物在這兩名患者(脆弱擬桿菌和大腸桿菌)的腫瘤中要么不存在,要么不存在成功地定殖了小鼠,這表明其他細菌負責促進結直腸癌級聯反應。
為了確定哪些細菌可能導致小鼠腫瘤,Sears 與研究合著者、醫學助理教授 Julia Drewes 博士、Jie (Angela) Chen 博士、Jada Domingue 博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其同事進行了額外的實驗,以查看單個細菌物種或細菌群落是否促進腫瘤在小鼠體內形成。
他們指出,在未引起腫瘤的樣本中不存在產毒艱難梭菌,即引起腹瀉的艱難梭菌類型,但在引起小鼠腫瘤的樣本中存在。當研究人員將這種細菌添加到原本不會引起腫瘤的樣本中時,它會在小鼠體內誘發結腸腫瘤。進一步的測試表明,單獨的艱難梭菌足以促使動物模型中的腫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