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診斷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存在反比關系
發布日期:2022-09-30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癌癥或癡呆癥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這兩種情況都有相似的風險因素,例如高血壓和糖尿病。許多癌癥患者因癌癥及其治療而出現認知障礙,癥狀與癡呆癥相似。
但這些僅僅是相似之處,還是癌癥診斷會使患者易患癡呆癥?先前的文獻表明癌癥診斷后癡呆的風險較低,反之亦然。然而,缺乏長期影響的研究。
作為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公共衛生學院的論文的一部分,Mackenzie Fowler 博士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以評估這兩種情況之間的長期關系。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志》上的結果顯示,有癌癥病史的癡呆患者在診斷癡呆時表現出更好的認知能力,并且比沒有癌癥病史的癡呆患者下降得更慢。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從長遠來看,也只有大約 20% 的癌癥患者在被診斷出癌癥后會患上癡呆癥,而且那些確實在診斷時和隨著時間的推移比沒有先前癌癥診斷的人有更好的認知能力,癌癥和癡呆癥之間的這種反比關系證實了醫學文獻中的類似結果,同時也提供了長期證據。”
總體而言,患有一種癌癥診斷的患者的認知基線評分和認知能力下降約高 1.1 分,并且進展似乎比非癌癥患者稍慢。然而,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癌癥診斷的患者的認知評分比之前沒有癌癥診斷的患者低約 1.5 分。
Fowler 使用來自 UAB 的可追溯到 2003 年的數據,來識別有和沒有先前癌癥診斷的癡呆癥患者。然后,她評估了 2014 年至 2020 年五年內記錄的患者認知評分。擁有臨床患者群體還允許在較長時間內觀察群體內的多樣性。種族和族裔群體之間的認知衰退率不同。無論癌癥狀況如何,代表性不足的種族和族裔群體的表現不如非西班牙裔白人患者。
Fowler 指出,主要的研究限制包括無法區分癌癥或癡呆的類型和階段,并且所有研究參與者都來自一家醫院。她希望將這些變量添加到未來更大、地域更多樣化的樣本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