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中美癌癥5年生存率為何差距大?
發布日期:2017-09-18醫學上常用五年生存率來統計癌癥治療的效果,大部分癌癥在經過治療后,一般轉移和復發都發生在3年內,如果癌癥5年不復發轉移那么就認定癌癥已經被治愈。中國的癌癥5年生存率是30.8%,美國的是66%。中國近年來醫學發展迅速,一些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已經能和歐美接軌,甚至在個別領域,為什么中美的癌癥5年生存率差距還是很大呢?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我國的人口比例占世界總人口的20%,可是我國的醫療資源僅占世界醫療資源的2%。人口基數大,資源分配不均是我國醫療資源的基本現實。不管是從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自媒體我們都能看到某某醫院人滿為患,某某專家號一票難求,很多人為搶到專家號徹夜排隊,種種現象都反映出我國醫療行業的現狀。
我國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還體現在地域上,先進的技術、設備、甚至是優秀的醫護人員都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一些二三線城市及城鄉的醫療資源就會相對短缺。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指出,針對一些重大疾病,由于醫療條件的限制,即使有高水平的醫生,有些情況下在國內也是束手無策。
新藥和新療法相對滯后
在癌癥領域,絕大多數新藥和新療法都始于歐美,由于國內對藥物的監管較嚴和專利的問題,新藥和新療法進入中國市場至少需要滯后幾年。有些新藥進入中國后,由于專利保護,價格也非常高,很多患者也根本用不起。畢竟疾病不等人,一些患者為了用上新藥會選擇去美國看病,海外看病這個市場的火熱與新藥、新療法不無關系。
早期篩查意識不足
癌癥如果在早期被發現,則有很大的可能被治愈,但是在晚期治愈的概率則要大打折扣,如果癌癥能夠在早期被發現,那么癌癥的5年生存率則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歐美國家的癌癥發病率高,5年生存率也很高,這與癌癥的早期篩查的普及有一定的關系。而在中國,很多人都沒有體檢的意識,更不用提某些專項癌癥篩查了。很多癌癥患者發現身體有強烈不適才去醫院,這時大部分的癌癥已經是中晚期了。
醫患關系堪憂
罹患癌癥的患者希望醫生給出意見,同時又對醫生不信任,認為醫生會為了一己私利而過度醫療,雖然中國確實存在一些過度醫療的情況,但是醫生和患者之間應該多一些信任和溝通,很多醫患矛盾的產生都是由于溝通不到位導致的。在歐美國家,患者對醫生的專業性給予了充分的信任,醫患之間的交流也很充分,這不僅減少醫患矛盾,也讓治療的完成度比較高,整體效果比較好。我國的一些患者往往會給予國外的醫生更多的信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醫患之間的交流比較充分,患者的疑慮得到了釋懷。
近年來,去美國的患者成倍增長,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國內醫療存在某些問題。患者赴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出國尋找先進醫療,讓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療。從根本上來講,看病是為了更有質量的生活和活的更長。愛諾美康CEO陳浩凡博士說,愛諾美康幫助患者去美國看病,對我們來說是一份事業更是一份責任,我們愿意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希望和選擇,在世界范圍內尋找佳醫療。當繁華退去,我們依然專注于嚴肅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