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患者,預后和生存率相關
發布日期:2023-10-09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西爾威斯特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與接受手術和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患者的結果和生存率之間存在聯系。這些發現是基于研究人員開發的統計評分系統,該系統整合并分析了社會經濟地位和相關因素的幾項指標。
“我們相信,我們的健康社會決定因素評分系統是第一個對影響接受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患者的結果的許多非醫學因素提供綜合觀點的系統,”Sylvester胸科癌癥小組聯合負責人Dao Nguyen醫學博士說。他說,這項研究重點關注2期或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這些患者經手術證實已轉移到胸腔內的區域淋巴結。
Nguyen說,理想情況下,這些癌癥患者應該接受“多模式”護理——化療、免疫治療,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放療——這種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護理更好由專業的綜合中心提供,如國家癌癥研究所指定的Sylvester中心。
但研究表明,更好或更壞的結果不僅僅是由藥物和手術治療造成的。例如,社會經濟劣勢與低質量醫療和次優結果相關。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或SDH,包括收入,財富,教育,地理位置,獲得專門護理和其他影響健康結果的非醫學因素。
“我們的分析表明,即使患者接受了充分的初始治療,SDH評分也可以識別出風險增加的患者。我們的研究也可能有助于改善社會經濟弱勢肺癌患者的策略和護理,”Nguyen說,他是一名胸外科醫生,治療和研究肺癌和其他癌癥,是《胸外科和心血管外科雜志》在線發表的一篇文章的高級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