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標志物和 ctDNA 可對結腸患者個體化治療
發布日期:2024-01-09結合人工智能生成的數字病理學工具、常規組織病理學評估和循環腫瘤DNA (ctDNA)分析,可以改善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的治療分層。大衛·科爾和他的同事在《自然評論臨床腫瘤學》的一項研究中概述了這種針對結直腸癌個性化輔助治療的新范式。對于結直腸癌(CRC)患者,估計80%的癌癥復發發生在手術切除后的三年內。輔助治療的選擇取決于常規的組織病理學分期程序,這是對患者進行分層的一個鈍工具。
輔助治療的益處相對有限,很明顯需要更好的方法來選擇將從治療中獲益更多的患者,同時避免那些不能獲益的患者。牛津大學教授、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前主席大衛·科爾強調,我們對癌癥復發的可能性了解得越多,我們就能更好地定制輔助治療,提供更加真正個性化的治療。
檢測ctDNA的液體活檢已被證明具有通過監測早期檢測復發的臨床效用,因此具有對CRC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的潛力。然而,ctDNA的分析是昂貴的,并且對患者狀態的初始評估通常不早于治愈性手術后的四周和完成全身治療后的兩周。
這種延遲是由于治療后幾周無細胞DNA水平持續升高??紤]到延遲潛在化療的不確定后果,以及一些患者在更初的隨訪評估中可能沒有顯示出可檢測的ctDNA的事實,我們建議使用基于組織的生物標志物來促進治療的早期預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