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體克隆造血可以預測惡性血液病移植后的復發
發布日期:2024-11-07根據發表在《骨髓移植》雜志上的一項全面的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的結果,發現供體來源的克隆造血對接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HSCT)或自體HSCT (auto-HSCT)的惡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復發和臨床結局有明顯的雙峰效應。
盡管異基因HSCT移植前供體移植克隆造血與疾病復發風險顯著降低相關(HR,0.79,95% CI,0.67-0.93),且異質性較低(I = 0%),但對總生存率沒有顯著影響(OS;HR,0.91;95% CI,0.75-1.11),無進展生存期(PFSHR,0.94;95%可信區間,0.63-1.41),或同種異體HSCT后的非復發死亡率(NRM)(風險比,1.06;95% CI,0.81-1.39)。敏感性分析證實了這一發現的穩健性,并且沒有發現顯著的發表偏倚。此外,供體克隆造血并不增加發生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風險。
相反,自體HSCT組移植前克隆性造血與幾個療效參數的較差結果相關。低OS的風險增加了1.30倍(HR,1.30;95% CI,1.16-1.46;P < .0001),研究間異質性低(I = 0%;P = .8637)。該患者群體也經歷了更差的PFS結果(HR,1.35;95% CI,1.18-1.54;P < .0001I = 8.59%,P = .4516),并且比接受自體HSCT的無克隆造血功能的患者發生治療相關骨髓腫瘤的風險更高(HR,4.85;95% CI,2.39-9.82;P < .0001I = 0%,P = 0.4347)。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研究數量有限,敏感性和發表偏倚分析的結果沒有顯示出來。這些發現表明移植前克隆性造血可能是自體HSCT的一個顯著的負預后因素。
“我們[顯示]移植克隆造血突變(在同種異體HSCT環境中含有細胞)后疾病復發的風險降低,但移植克隆造血突變(在自體HSCT環境中含有細胞)后死亡率增加,”研究作者,伍斯特馬薩諸塞大學陳醫學院的Shyam A. Patel醫學博士和研究合著者在雜志文章中寫道。[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表明了在自體HSCT受體中篩選供體克隆造血的實用性。當考慮到克隆造血克隆可能從供體傳遞到受體的可能性時,這一點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