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布替尼加利妥昔單抗基礎上加 ASCT 并無益處
發布日期:2025-01-21根據在2024年ASH年會上提交的3期三角試驗(NCT02858258)的數據,在年齡小于65歲的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中,在伊布替尼(Imbruvica)加利妥昔單抗(利妥昔單抗)和化療的基礎上增加自體干細胞移植(ASCT ),與伊布替尼加利妥昔單抗和無ASCT的化療相比,沒有產生療效或安全性益處。
“我們提出了[2022年來自TRIANGLE的]第一批數據,這些數據于2024年發表在《柳葉刀》上,但也有批評,”醫學博士馬丁·德雷林在接受OncLive采訪時表示。“這些都是很好的批評點。一點是[初始中位數]隨訪時間相當短,只有[31個月],對于一線研究來說太短了。第二點是,在那個時候,我們還不能提供有意義的總生存率數據。”
在三角形中,研究者隨機分配患者1:1:1接受化療加利妥昔單抗,然后接受ASCT(A組;n = 288);化療加利妥昔單抗和伊布替尼,隨后ASCT(A組+ I組;n = 292);或化療、利妥昔單抗和不含ASCT的伊布替尼(I組;n = 290)。
之前發表在《柳葉刀》上的數據顯示,在中位數為31個月的隨訪(95% CI,30.1%-33.0%)后,A組+ I方案的無失敗生存期(FFS)結果優于A組方案,產生的3年FFS率為88% (95% CI,84%-92%)比72% (95% CI,67%-79%;HR,0.52 [單側98.3% CI,0.00-0.86;單面P = .0008])。此外,A組的3年FFS率并不優于I組的86% (95% CI,82%-91%) FFS率(HR,1.77;單側98.3% CI,0.00-3.76;單側P = .9979)。
在采訪中,Dreyling討論了三角形試驗設計,2024年ASH年會上提出的關鍵療效數據,安全性觀察,以及對腫瘤學家關于研究結果的建議;Dreyling是德國LMU慕尼黑大學醫院醫學系的全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