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性地降低細胞感染的風險
發布日期:2017-10-11血液學毒性是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可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如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需要住院治療。造血生長因子是刺激造血祖細胞及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及生存的調節分子。因其在骨髓細胞培養中,具有刺激克隆形成的能力,初被稱為集落刺激因子。出國就醫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目前已有造血生長因子應用于臨床,主要通過DNA重組技術合成。
兩種髓系生長因子,已被FDA批準用于預防化療誘導的中性粒細胞減少。非格司亭可特異性促進中性粒細胞的生成,但對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抗炎作用也已被描述。聚乙二醇非格司亭是非格司亭的聚乙二醇化形式,具有更長的半衰期為15~80小時。
沙格司早(sargramostim)是一種粒細胞-巨唾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除了中性粒細胞之外,可刺激單核細胞和嗜酸粒細胞的產生,并延長它們的半衰期。它也通過趨化作用、吞噬作用、氧化活性及抗體依賴性細胞毒作用的激活而增強其功能。其治療上標記的臨床適應證為,縮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誘導化療后,以及其他各種干細胞移植患者的中性粒細胞恢復時間。
出國就醫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初級預防當高風險時(>20%),推薦用于初次及后續的周期化療,來預防發熱性粒細胞缺乏。雖然尚無列線圖計算該風險,但是當確定患者風險時,應考慮的因素包括化療方案的類型、治療目標(姑息性或治愈性),以及患者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大于65歲,體能狀況評分差,既往接受多線治療,包括大窗口照射。腫瘤骨髓侵犯引起的血細胞減少,活動性感染或存在開放性傷口。營養狀況不良。其他嚴重并發癥,或肝腎功能不全。
一些安慰劑對照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顯示,在多種實體瘤類型中,預防性使用可降低化療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持續時間及嚴重程度。在淋巴結陽性的乳腺癌患者輔助治療中,以及在老年侵襲性淋巴瘤患者中,劑量密集化療方案較傳統化療,顯示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出國就醫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一項基于13個臨床研究的分析顯示,對2607例淋巴瘤患者,預防性地給予降低中性粒細胞和感染的風險。然而,尚無證據表明,就腫瘤緩解率、無治療失敗或生存期而言,可提供顯著的益處。二級預防指南,推薦前一個周期化療曾有劑量限制性,中性粒細胞減少事件的患者給予,當不給予時會影響化療計劃劑量。
在姑息治療情景下,劑量減低和治療延遲均是合理的替代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不推薦常規輔助使用。對處于感染相關并發癥的高風險者,或具有預測臨床效果差的預后因素。高危因素特點包括:年齡大于65歲。預期延長(超過10天),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膿毒癥。在發熱發生時住院。侵襲性真菌感染。
原發疾病未控制,在一項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中,出國就醫實體瘤患者,至少有一項高危特征,結果顯示可縮短住院時間、抗生素治療時間,以及IV級中性粒細胞減少持續時間。對13項臨床試驗中共1518例患者,分析顯示治療與較短的住院時間,及較短的中性粒細胞減少持續時間相關,但不改善總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