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非常驚人的癌癥數據真相
發布日期:2017-11-26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未來20年,新增癌癥病例將由2012年的1400萬增加至2200萬。同時,癌癥致死人數將激增70%。10例癌癥致死病例中,有7例發生在非洲、亞洲和中美洲和南美洲,因為這些地區的癌癥篩查和治療機會相對受限。出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2016年,美國約有170萬人被診斷為癌癥。由于老年人口不斷增長及人口統計數據不斷變化,截止2030年前,美國每年的癌癥發病人數預計將達到220萬。
好消息是,對大多數人而言,癌癥的診治不再像過去那般談虎色變。今天,68%的成人和81%的癌癥兒童在確診后至少5年還生存著。相對于上世紀70年代,這一數據改善明顯,分別增幅20%左右。盡管在過去的20年里,美國每年的癌癥死亡率一直在下降,但由于總人口持續增長,癌癥致死的總人數仍然很高。
由于美國對癌癥研究的大力投入,癌癥患者活的更好、更長:自1991年以來,癌癥死亡率下降了23%;三分之二的癌癥患者在確診后至少可存活5年;美國癌癥幸存者數量正在迅速增長,從2006年的1140萬,增加至2016年的1550萬,預計2040年將達到2610萬。
出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美國癌癥協會一項新研究表明,美國大約42%的癌癥病例和45%的癌癥死亡都與可預防的危險因素有關。研究者通過計算3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對26種不同癌癥的影響,得出這一結論。這些危險因素排名為(吸煙高居榜首):
1、吸煙導致約19%癌癥病例,近29%的癌癥死亡。
2、體重超標導致約7.8%癌癥病例,6.5%的癌癥死亡。
3、飲酒導致5.6%的癌癥病例、4%的癌癥死亡。
4、紫外線輻射導致近5%的癌癥病例,1.5%的癌癥死亡。
5、缺乏運動導致2.9%的癌癥病例,2.2%的癌癥死亡。
研究人員還分別研究了26種癌癥類型,以確認哪些受生活方式風險因素影響大。分析發現,高達100%的宮頸癌、超過75%的黑色素瘤、肛門、肺、喉癌和口腔癌發病及死亡都可歸因于這些風險因素。各風險因素導致癌癥發病比例為:
吸煙導致
81.7%的肺癌;
73.8%喉腫瘤;
50%的食道癌;
46.9%的膀胱癌。
體重超標導致
60.3%的子宮癌;
約1/3的肝癌(33.9%);
11.3%的女性乳腺癌;
5.2%的結直腸癌;
喝酒導致
男性中近一半(46.3%)、女性近四分之一(27.4%)的口腔癌和咽喉癌;
24.8%的男性肝癌、11.9%的女性肝癌;
17.1%的男性結直腸癌、8.1%的女性結直腸癌;
6.4%的乳腺癌。
攝入蔬果不足導致
17.6%的口腔/咽癌;
17.4%的喉腫瘤;
8.9%的肺癌。
缺乏活動導致
26.7%的子宮癌;
16.3%的結直腸癌;
3.9%的乳腺癌。
HPV感染導致
100%宮頸癌;
88.2%的肛門癌;
64.6%的陰道癌;
56.9%的陰莖癌;
紅/加工肉類導致
5.4%和8.2%的結直腸癌
紫外線輻射導致
96%的男性黑色素瘤;
93.7%的女性黑色素瘤。
低鈣攝入導致
4.9%的直腸癌
低膳食纖維導致
10.3%的結直腸癌病例。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整理并參考:
https://www.asco.org/research-progress/reports-studies/clinical-advances
https://www.cancer.org/latest-news/more-than-4-in-10-cancers-and-cancer-deaths-linkedmodifiable-risk-faco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