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特殊類型肝癌的治療方式
發(fā)布日期:2017-12-14通常情況下,HCC主要表現(xiàn)為單發(fā)的小腫塊、多發(fā)小結節(jié)或彌漫型浸潤。肝細胞癌病理學分為巨塊型、結節(jié)型和彌漫型,顯微鏡下腫瘤生長模式主要是小柱狀、實性或管狀,與膽管癌不同的是HCC的間質減少。硬化型或纖維型較少見,與高鈣血癥有關。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肝細胞癌的另一種特殊類型,如纖維板層型肝癌,主要見于無肝硬化的年輕患者,血清AFP水平不升高,且預后較好。
在美國,有近一半的年齡<35歲的肝細胞癌患者,病理類型屬于此型,并且腫瘤多半是可以切除的。附錄中列出了HCC、膽管癌和其他腺癌的免疫組化表型,大多數(shù)肝癌患者死于肝衰竭而不是遠處轉移,只有20%的病例病灶局限于肝內,門靜脈受累占35%,肝靜脈受累占15%,鄰近腹腔器官受累占15%,腔靜脈和右心房受累占5%,遠處轉移至肺占35%,腹部淋巴結轉移為20%,胸廓或頸部淋巴結轉移占5%,椎骨轉移為5%,腎臟和腎上腺轉移占5%。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相關的副腫瘤綜合征,包括發(fā)熱、紅細胞增多、高膽固醇血癥、男性女乳、高鈣血癥、低血糖和男性化(青春期性早熟)。右肋下緣疼痛或膈肌刺激引起的肩部放射痛較常見(95%),其他較嚴重的癥狀如疲乏無力(31%)、食欲減退(27%)、體重下降(35%)以及無法解釋的發(fā)熱(30%~40%)都很常見。很多患者在確診前2年就出現(xiàn)了位置不確定的腹痛、發(fā)熱和食欲減退,HCC患者腹腔出血較多見且多數(shù)可致命,腹腔積液出現(xiàn)和可見的上腹部包塊提示預后不良。肝臟疾病已明確的,HBsAg陽性或是血清學示丙肝的患者,出現(xiàn)突發(fā)的肝功惡化都應懷疑HCC。
診斷試驗肝功能檢測(LFTs)可正常或升高,主要受肝臟硬變程度影響。血清膽紅素和乳酸脫氫酶水平的升高,以及血白蛋白的降低與肝癌患者預后不良有關。90%肝癌患者的血清中7-GGT同工酶II陽性(共有11種同工酶)。多數(shù)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外腫瘤患者、妊娠期以及健康人群GGT-I為陰性,GGT-D是檢測腫瘤較小的或亞臨床型肝癌的有價值的指標。
肝結節(jié)活檢有人認為經(jīng)皮肝穿刺活檢危險性極高,對肝臟腫瘤的診斷價值小,然而也有人認為該項檢查技術的操作風險并不明顯。出國看病機構介紹,盡管存在爭議,肝臟活檢仍然是確立診斷的主要手段,或可以通過手術或經(jīng)皮操作來完成。血清腫瘤標志物HCC患者,血清AFP通常升高但特異性不高,很多肝臟良性腫瘤患者AFP水平也升高。
非HCC的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可正常或升高,變化范圍為30~46ng(平均值30?70ng)。HCC患者血清AFP集中變化范圍在30~7000ng、ml(平均值275ng、ml)。出國看病后檢測AFP異質體糖鏈結構的不均一性,有助于鑒別部分HCC與肝硬化,對肝硬化患者密切隨訪,同樣可以預測HCC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