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就醫 低劑量對于自體細胞活化的作用
發布日期:2018-01-30Peters等研究表明,與效應性T細胞(CD25+a3Tc)共孵育,可以誘導活化的V2T細胞上CD80、CD86及PD-L1上調,而后通過與效應性T細胞上的CT-LA4或PD-1作用,VS2 T細胞可發揮抑制作用。赴美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另一方面,有證據表明腫瘤微環境(TME)能促進調節性7ST細胞的產生。
近一項研究顯示,人乳腺癌中腫瘤局部浸潤7ST細胞,為不良預后重要的預測指標。腫瘤內局部浸潤7ST細胞的數量與腫瘤晚期、HER-2表達狀態、淋巴結轉移等不良預后因素相關。此外,78T細胞與FoxP3+細胞(clone236A/E7)呈正相關,而與CD8+細胞毒性T細胞呈負相關。這說明75T細胞對人乳腺癌預后的消極作用。
因此,赴美就醫乳腺癌中75T細胞比例,可能是一種有價值的預后標志物。綜上所述,7ST細胞能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發揮細胞毒性抗腫瘤作用,并展示出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盡管多項1期臨床研究業已證明,以78T細胞為基礎的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基于近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這群T細胞同樣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可能是不良預后的預測指標,因此,開展以T細胞為基礎的腫瘤細胞免疫治療,需要克服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
赴美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除了以T細胞為基礎的腫瘤過繼性細胞治療,早期NK細胞免疫治療,主要集中于給予患者靜脈輸注IL-2等細胞因子,以擴增內源性NK細胞,并增強其抗腫瘤活性。同一時期的另一NK治療策略,則采用體外活化并擴增自體NK細胞,然后聯合IL-2進行過繼性回輸。然而,由于IL-2毒性較高,這些治療手段并未獲得理想效果。并且,IL-2在促進NK細胞擴增的同時,也相應地促進了調節性T細胞的擴增,從而抑制了NK細胞的殺傷效應。
有鑒于此,赴美就醫研究探索了IL-2低劑量給藥和彈丸式給藥,對于自體HSCT后患者NK細胞的活化作用。遺憾的是,雖然IL-2顯著促進了循環中NK細胞數量的增加,但是這些NK細胞并沒有表現出與體外試驗相同的細胞毒性。
此外,在I/n期臨床研究中,盡管IL-2活化的NK細胞回輸,或者靜脈IL-2聯合皮下IL-2給藥,能增強體內NK細胞的功能。然而,在淋巴瘤和乳腺癌臨床試驗中,赴美就醫后的自體NK細胞治療與對照組相比,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優勢。早先研究已證實,用活化的自體NK細胞進行過繼性回輸,在肺癌、結直腸癌、惡性黑色素瘤和腎細胞癌的治療中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