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間充質干細胞
發布日期:2016-07-30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stemcells)又稱多潛能基質細胞(MultipotentStromalCell),簡稱MSCs,是屬于中胚層的一類多能干細胞,主要存在于結締組織和器官間質中,包括:骨髓、胎盤、臍帶、脂肪、粘膜、骨骼、肌肉、肺、肝、胰腺等組織以及臍帶血等。在適宜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骨、軟骨等多種組織細胞。
間充質干細胞的基本特性包括
(1)具有強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在適宜的體內或體外環境下還具有分化為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脂肪細胞、肌細胞、神經細胞、肝細胞、內皮細胞、基質細胞等多種細胞的能力。
大多數女性在35歲以后,身體的各個部位就開始由盛轉衰、逐漸老化,由于個體差異的不同,因而步入這一時期或早或晚,而決定早與晚的因素是女性卵巢是否充盈飽滿,能否分泌足量的雌孕激素。
(2)具有免疫調節功能,能夠逃脫同種異型識別(allorecognition),通過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及產生細胞因子干擾樹突狀細胞功能并抑制T細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應,從而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
(3)具有來源多樣、取材方便,易于分離、培養、擴增和純化,多次傳代擴增后仍具有干細胞特性。
以上是對于間充質干細胞的通常看法,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有必要對其進行重新認識。
組織支持的“土壤細胞”: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滋養層細胞,可能存在于所有組織中,支持多種細胞的生存和生長,包括:造血細胞、胚胎干細胞、腫瘤細胞、神經細胞、肝細胞、內皮細胞等;
組織修復的“微藥廠”:間充質干細胞在體內發生炎癥損傷,釋放出炎癥信號時,持續地分泌相關的抗炎性分子、抗凋亡分子等,在體內形成一個促進組織修復及再生的微環境;
信號開關功能:間充質干細胞可能具有自身開/關調控機制,而這個調控機制的關鍵可能在于體內是否存在有炎癥信號;
抗菌作用: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分泌一種被稱為hCAP-18/LL37具有抗菌作用的抗菌肽;
抗纖維化作用:可以修復血管纖維化、肝纖維化、肺纖維化等;
抗排斥作用: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抑制GVHD,能夠促進造血干細胞植入,還可以降低細胞或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應;
激活內源性干細胞:同種異基因移植間充質干細胞,主要通過分泌細胞因子調節微環境,激活內源性干細胞發揮組織修復作用;
一過性使命:同種異基因移植間充質干細胞,必要時可以直接參與組織分化與修復,在完成使命后逐步被內源性組織細胞替換,并不長期滯留體內;
腫瘤幫兇:腫瘤組織大量招募間充質干細胞用于幫助其生長和免疫逃逸;
超級起始材料:間充質干細胞體外擴增方便,具有多潛能性,可望成為組織工程、細胞重編程,以及細胞轉分化理想的起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