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治療 突變與擴增中間存在協同
發布日期:2018-03-25經國外臨床發現,淋巴瘤中一段基因存在過表達的情況,細胞增殖和凋亡抑制有關,這些變化會促進惡性表型的表達。淋巴瘤治療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有趣的是,mn23和mn22都是MF-cyv的靶基因,但它們在淋巴瘤中的確切作用仍然未知。
發生17q獲得的患者,往往預后不良,總體生存率僅為31%。2/3的患者存在lp缺失和MyC擴增。然而這種遺傳學改變,目前尚未應用于淋巴瘤的風險分層。特異性基因改變,通常在神經系統(中樞和外周)發育中表達,正常情況下與胚胎發生和細胞增殖、遷移過程有關。
多種惡性腫瘤中,都有基因的改變,包括間變性和炎性肌腫瘤,這兩種腫瘤也可發生于兒童。遺傳性淋巴瘤可有50%的基因胚系突變。此外,也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的先天發育異常。基因的改變不限于家族性淋巴瘤,基因的獲得見于23%的淋巴瘤,擴增見于2%的病例。
有些突變,較均一地分布在淋巴瘤的各個分期,但尚未明確其與生存率降低之間的關系。然而,不同的預后可能與特定的突變相關;同時出現FI174L突變與擴增時,患者預后差,差于僅有擴增的患者。淋巴瘤治療轉診機構介紹到,這表明中間存在協同作用,這一觀念在轉基因模型中已得到證實。
過表達人類MFCyV和ALKF1174突變的轉基因動物,其腫瘤發病率升高,且更早發生腫瘤突變后產生的ALK蛋白,通過激活mTOR通路,這種情況下,增加了功能性蛋白的表達。ALK點突變,可以發生在無MYCN擴增的淋巴瘤,表明突變本身就可以致癌,該觀點在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
實驗表明,過表達突變F1174的轉基因,可發展為伴有擴增和17q丟失的淋巴瘤,激活通過多種不同的信號通路,來調節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參與突變及導致淋巴瘤發生的特定蛋白和通路,目前尚處于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