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患者的自體干細胞支持方法
發布日期:2018-05-16研究表明,10%?40%轉移性骨肉瘤患者,經過治療可長期生存,治療手段包括化療和手術,一些患者還接受了放療。和發生骨轉移的患者相比,發生孤立肺轉移的患者預后較好。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有效的單藥治療藥物,包括大劑量甲氨蝶呤、多柔比星、順鉑和異環磷酰胺,它們的有效率在20%?40%。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介紹到,各種聯合化療方案,也已經被應用于臨床。在手術和輔助化療等初始治療后,出現復發的患者,往往對化療耐藥。對于數目不多并且沒有侵犯胸膜的,或不伴放線菌素IXVDCA或VDC的聯合方案,及異環磷酰胺與依托泊苷(IE)的聯合方案。
目前,常用的方案是在12周內,進行4?6個周期的化療。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通常情況下,術前至少要先進行幾周期化療,再行手術或放療后,之后再進行近1年的輔助化療。在現代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下,70%?80%不伴轉移的患者,可以獲得長期生存。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于已發生轉移的患者,可采用大劑量化療伴或不伴全身照射,和自體造血干細胞支持的方法。與骨或骨髓轉移的患者相比,肺轉移患者的預后較好。化療可使患者5年的生存率達20%?40%。目前還可采用雙側肺低劑量放療,其他部位的孤立轉移灶,也可通過放療得以控制。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介紹,軟骨肉瘤是第二位常見的惡性骨腫瘤,好發年齡為30?50歲。常見于骨盆(31%)、股骨(21%)和肩胛區(13%)等幾個主要類型。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了解到,75%的患者屬于“常規”的軟骨肉瘤,包括中心型(起源于骨內部)和周圍型(起源于骨表面),另外的25%屬于“變異”的軟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