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黏膜組織改變可導致腫瘤
發布日期:2018-06-01由于頭頸區域包括非常復雜的器官,易發生各種不同病理類型的腫瘤。傳統的病理分類和診斷,通常是根據光學顯微鏡的判定。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少數病例中,通過選擇性地應用免疫組化的方法可診斷。隨著新近不同頭頸部腫瘤分子機制的不斷闡明,不久將會被整合到病理診斷中。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一些有價值的基礎研究信息,可以指導病人的治療策略的制定和靶向治療。對一些研究觀點,鱗癌是所有頭頸部腫瘤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世界所有腫瘤類型中排名第五,每年有50萬個新發病例。
在過去30年中,盡管診斷和多學科的綜合治療不斷提高,但頭頸部腫瘤的死亡率,始終徘徊在45%~50%。出國看病領域了解到,頭頸部鱗癌(HNSC)起源于黏膜組織的、復層非角化鱗狀上皮細胞,易感人群長期暴露于危險因素,而導致細胞進行惡變。
出國看病服務領域發現,病人一般是50或60歲的男性,腫瘤主要發生在口腔、舌、喉、和鼻腔鼻竇的黏膜。其他少見的部位包括鼻咽和口咽,該部位的腫瘤在病因和人群分布中,有別于常見鱗癌。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大多數常見的鱗癌的發生,是基于“一場致癌”的概念,它假定整個黏膜組織基因改變,而導致易感形成腫瘤。
常見的頭頸部腫瘤黏膜病變的病理診斷,是基于對癌前和癌變組織的活檢樣本。病理上表現為增生、異常增生和重度異常增生或原位癌。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癌前病變上,早期頭頸部黏膜的癌前臨床表現為,黏膜出現白色和紅色等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