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野生型腫瘤的通路活化
發布日期:2018-07-08關于一些比較有潛在治療價值的分子靶點,及相關抑制劑,通常會包括EGFR和西妥昔單抗,p53和厄洛替尼、EGFR/HER2和拉帕替尼、VEGFR和貝伐珠單抗、蛋白酶體和硼替佐米、多種激酶靶點及帕唑帕尼等。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有大量D1期臨床試驗,正在驗證這些制劑在相關治療中的效果,使用方法包括單藥治療和綜合性治療。對于臨床基因突變的闡明,為其靶向治療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定框架。
而靶向治療可直接作用于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缺失的信號轉導通路。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領域獲悉,使用BRAF抑制劑,治療基因突變后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是迄今已證實的有效的黑色素瘤靶向治療方法。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針對BRAF抑制劑單藥治療的情況,能顯著改變轉移性黑色素瘤的自然進程,并建立黑色素瘤靶向治療的相關概念,并為聯合靶向治療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雖然激酶通路活化,常伴隨BRAF突變引起的有絲分裂蛋白。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了解到,在野生型腫瘤中,也可能存在通路活化的情況發生。因此證實了基因激活突變,是一類獨特的晚期黑色素瘤亞群,而針對該間接抑制劑,始終是黑色素瘤靶向治療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