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病理學與潛在治療的相關性
發布日期:2018-07-19在三項臨床試驗中,無論手術后的治療措施如何,lp/19q的聯合缺失,都與無進展生存率和總生存時間延長相關。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對于lp/19q聯合缺失的間變性膠質瘤,為何預后較好,目前尚無完全合理的分子學解釋。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對于lp/19q還與一些其他的預后生物標志物,如IDH突變和二級膠質瘤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神經膠質分化,雖然也缺乏相應高級別膠質瘤的特征。然后對于低級別膠質瘤來說,還包括所有的低級別膠質瘤,彌漫性膠質瘤包括星形細胞瘤等。
臨床上某些特殊的少突星形細胞瘤,或少突膠質瘤非常少見。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發現,其低級別膠質腫瘤又包括毛細胞型,和毛細胞黏液樣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和室管膜瘤等幾種。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介紹,一些神經上皮腫瘤,和混合神經膠質神經元成分的腫瘤,通常會包含神經膠質成分如節細胞膠質瘤,但這些腫瘤未在WHO分級中被單獨分類。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獲悉,在這類腫瘤中還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特征、組織病理學及臨床預后。
總而言之,WHO分類的I級膠質瘤,是在術后可被良好控制。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n級膠質瘤存在彌漫性浸潤性,但與高級別膠質瘤有區別。其分子病理學與分類、預后和潛在的治療方法也有相關,但目前對分子病理學的闡述仍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