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表皮因子可作預后因素
發布日期:2018-07-20臨床上的一些令人振奮的結果,可能會促使研究人員展開一項多國隨機試驗。試驗對象比較特殊,即對異環磷酰胺和依托泊苷聯合治療后,標準情況下反應差的患者。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試驗的完成,可以對相關的組織學反應患者,去定制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除了根據新輔助治療的反應,能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外。近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根據疾病的生物學去調整治療方案。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領域獲悉,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也是骨肉瘤患者的一個新靶點和預后因素。
對于該受體HER2,它通常是一種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與腫瘤的發生有關。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了解到,在一項研究中發現,42%的骨肉瘤患者存在HER2缺失,其HER2基因與早期肺轉移較差的生存率方面,也是密切相關的。
然而HER2在骨肉瘤生物學中的重要性,仍然是目前存在爭議的。也有幾份報告表明,HER2的表達不是骨肉瘤發病機制的重要決定因素。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領域發現,這些結果的差異,可以用不同的處理腫瘤樣本的方法,和HER2表達的測量技術來解釋。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某些肉瘤細胞系中,它們還能抑制金屬蛋白酶的表達和入侵。在異種移植模型中,唑來膦酸鹽還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對一項新診斷兒童骨肉瘤上的作用,也證明了它的相關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