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神經纖維瘤有哪些發病因素
發布日期:2018-08-01多項綜合研究指出,MPNST經常發生于NF患者,其年齡比自發者年輕且預后更差。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獲悉,在大宗術后患者資料中,相關大小及部位等已知預后因素,也進行了相關校正及分析,發現伴有I型NF的MPNST患者,與散發型的預后沒有差別。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了解到,有研究對120例患者結果進行了分析比對,隨后證實了MPNST在神經纖維瘤病中的發病率,通常約為5%左右,且發病年齡較輕,預后也更差。而且與神經纖維瘤病相關的MPNST相似,多伴有腫瘤巨大和腫瘤分級高等的預后因素。
針對某些已知的不良情況,也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而采取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手術,但由于它們通常來自于主要神經叢,因而治療潛在的風險較高。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介紹,對于原發灶的局部控制,目前來說也是尚存很多難題的。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于大神經起源的腫瘤,手術導致功能喪失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常見的叢狀神經纖維瘤的MPNST,通常很難區分大神經叢是否已被腫瘤侵犯。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認為,哪些區域未被累及也是需要關注的,并且由于良性神經纖維瘤對其有親和性,所以PET很少有輔助診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