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腫瘤惡變導致相關轉移
發布日期:2018-08-02患者治療過程中,針對IGF-2的表達與染色體重構標志物,或與甲基化狀態之間是否有關,目前還不清楚,但這一問題還在深入研究當中。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于預后方面的判定,也是整個過程所必不可少的。一項臨床研究中,對169例原發性SFT患者局部,進行了相關復發排查。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領域認為,特定情況下還要關注其疾病特異性及生存率問題。而復發或轉移的風險,通常大多局限在那些發生惡性變化的SFT/HPC患者中。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了解到,對于未發生惡性變化的SFT/HPC患者,其復發風險非常低,并且診斷過程也相對方便。
原發性纖維肉瘤的成年患者,除去外隆突變的纖維肉瘤情況,其局部無病生存率通常較小。發生在腫瘤復發或惡變纖維肉瘤的特殊亞型,其患者相關預后的轉變至少要10年以上。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獲悉,該病很少導致患者死亡,僅限于那些腫瘤轉移并進展的患者。
一些DFSP的特征,通常是CD34陽性與嵌合基因有異常關聯,比如某染色體易位的發生。除此以外也包括超額環狀染色質形成,以及包含多拷貝易位基因產物的標志性染色。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領域發現,一般情況下DFSP具有典型的斑塊樣外觀。
對比多種因素后,臨床上還可能由單一梭形細胞組成,如席紋狀排列。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10%的DFSP還會發生惡變,該病僅惡變后才會出現腫瘤轉移。染色后的DFSP可能還與兒童亞型細胞瘤特征相同,都具有染色體易位的生物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