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發病年齡可能呈雙峰狀分布
發布日期:2018-08-30由于咽隱窩的外側是咽側間隙,且咽旁淋巴結位于此間隙,所以相關淋巴結靠上部的是咽后淋巴結。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而這些淋巴結又緊鄰頸靜脈孔,導致了第IX、X和XI支腦神經從頸靜脈孔,第XI支腦神經從舌下神經管由后顱窩出顱。
這些結構均可受到腫瘤的局部侵犯,或增大的咽旁淋巴結的壓迫。由蝶骨的翼內外板構成的翼狀窩,和鼻咽的前側部有密切的關系。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介紹,翼內肌作為一種咀嚼肌,其頭部深處起自翼內外板,附著于下頒支,起自顳骨的巖尖和咽鼓管的內側軟骨,在附著到腭肌之前也達翼狀窩。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獲悉,在一些診斷報告上發現,此肌肉收縮時可使吞咽時軟腭上抬,以防止食物進入鼻咽。并且鼻咽的后面是咽后間隙,是一個在頰咽筋膜和椎前筋膜之間的潛在間隙;此間隙充滿了疏松的結締組織,使得在吞咽時咽部可活動。
臨床數據表明,在流行病學上鼻咽癌的發病率,僅占美國和西方國家每年初診的惡性腫瘤的1%以下。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發現,在全世界鼻咽癌的年齡調整,其發病率通常低于1/10萬,且鼻咽癌的發病年齡呈雙峰狀分布,第一個發病高峰年齡是15~25歲,第二個發病高峰年齡是50?59歲,男女比例接近。